2018级新生第一堂体育课须知
2018级新生体育课,是我校首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,课程改革以培养和建立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为目的,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,掌握1-2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,逐渐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,逐步形成“以教学为中心,课外活动及体育竞赛为主题(俱乐部教学)、课堂教学为补充(准会员)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为抓手(目标)的三位一体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”。
所有学生大学三年必须完成三个学期的必修课和每年体质健康测试,所有成绩进入学生成绩系统。这些成绩跟学生的评先评优和毕业挂钩。现在有些单位招聘时还需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,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。
体育必修课制度
大一、大二上学期体育课自2016学年开始,设定为体育必修课,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。根据学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实施方案,大一体育课程开设17个单项俱乐部供学生选择,包括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网球、体育舞蹈、健美操、啦啦操、瑜伽、形体塑造、武术、跆拳道、空手道、健身健美、有氧健身跑、体育保健,其中足球限定男生选择,瑜伽限定女生选择。另外,校园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田径四个高水平训练队也纳入大一体育课程(俱乐部),面向全校三个年级招生。大一第一学期每节课(2学时、90分钟)身体素质教学训练时间为40分钟,专项技术技能教学时间为30-40分钟;大一第二学期、大二第一学期每节课身体素质教学训练时间为30分钟,专项技术技能教学时间为40-50分钟,大二下学期、大三体育课为公共选修课。
本学期体育课成绩构成:身体素质测试占40分,专项考核占50分,课堂表现占10分。本学期身体素质测试内容为1000米(男生)、800米(女生)、立定跳远、引体向上(男)、仰卧起坐(女)。
课堂表现:缺课包括旷课、病假、公假(包括实习)、私假,每旷课一次扣3分,私假一次扣2分,病假一次扣1分(需有校医院等医院的盖章证明),迟到和早退一次各扣1分,服装、鞋不符合上课要求扣1分,扣满10分为止。一学期缺课累计达到该门课程学期总学时数三分之一者,取消考试资格,不得参加该课程考试,该课程成绩以“0”分记。根据体育课程学习的延续性特点,认定缺课达到五次课(10学时)即为缺课达到总学时数三分之一。
缓考:对于因伤、病或其他个人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课程考试的同学,需要持医院或相关证明到教务处办理缓考手续,并通知任课教师,办理缓考的同学仍需遵守课程教学规定正常上课。
旷考(缺考):学生有缺考项目,则学期体育课总成绩最高计59分。
3、教学与成绩
体育保健课以康复、保健、体育医疗手段为主要教学内容,比如太极拳、太极剑、健身气功、八段锦、太极推手、导引养生功等。
体育保健课最高分设定为70分,课程成绩结构为专项考核占30分,理论占10分,课堂表现为30分。
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
根据教育部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(2014年修订版)》文件,学校每年对所有在校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。
1、测试组织
测试实行周末集中测试办法,由学校制定各学院及相关班级的测试时间,由各学院通知和组织学生按指定测试时间和测试地点进行测试,无特殊情况不能请假。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进行测试者,须由本人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学院请假,另行安排测试时间。
2、测试时间
大一测试时间利用体育课时间进行。其他年级测试由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负责人朱春安排,另见通知。
3、测试对象
大一学生1000米(男)、800米(女)、立定跳远、引体向上(男)、仰卧起坐(女),在体育必修课素质测试中完成,这些项目同时是体育必修课的成绩组成部分。大二、大三体质健康测试计入学生体质健康课程成绩。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,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,补测仍不及格,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。毕业时,《标准》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(因病或残疾学生,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)。
4、测试项目
男生:身高体重、肺活量、坐位体前屈、立定跳远、50米、1000米、引体向上。
女生:身高体重、肺活量、坐位体前屈、立定跳远、50米、800米、仰卧起坐(1分钟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