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1日上午,学校督导组、体育教学部对文津、银湖校区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进行了专项督查。
本次教学督导检查重点是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体能“课课练”环节进行专项检查。早在2018年9月,学校全面施行体育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,构筑涵盖“四个课堂”为一体的育人路径,其中,在课堂教学中实施30分钟体能“课课练”就是教改内容之一。本次督查基于“2022年学校大学生体测报告”中部分指标出现下降,如何尽快防范持续下降的风险,体育部及时应对,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,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着手,对体能“课课练”进行全面督查。
文津校区检查组组长宦集体,学校督导组专家刘永,体育部办公室秦喆、朱深学、李娜等参加了文津校区21日上午3、4节课15个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中体能“课课练”环节的检查。同时,银湖校区检查组长殷惠娟,学校督导组专家柯勇、余鸣,体育部办公室许晶、陈璐等参加了银湖校区12个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中体能“课课练”环节的检查。
两校区教学检查中,检查组成员巡视了教师开课前的教学组织、热身运动、教与学的过程等。体育场上,学生在授课老师的带领下秩序井然,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。随后,大家对重点关注的体能“课课练”开展专项检查。根据两校区检查组的信息反馈,27名授课教师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下,进行体能“课课练”内容安排恰当,运动密度适中,基本达到中高运动强度。每班均按要求开展有氧跑(男1600米、女1200米)等心肺功能活动练习。
体能“课课练”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,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能“课课练”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、培育学生健康行为以及发展学生体育品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但现阶段体能“课课练”存在“课课练”目的与意义模糊、忽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与需求以及“课课练”发展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。因此,体育部要求,在进行体能“课课练”时,需依据现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,并有效运用“课课练”的多种练习方法。同时,在进行体能“课课练”实施时,体现“课课练”与单元教学的整体性,结合学生身心特点,进行学练内容趣味性、运动技能学习的递进性等选择针对性的内容。
检查组反馈意见:
根据体育部【2023】1号文精神,两校区检查组同时对文津校区15个、银湖校区12个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中“体能课课练”环节进行全面检查,除黄正锋(羽毛球)、陶春华(街舞)、张敏(乒乓球)3名老师因场地原因在课的前半段安排体能练习外,其余24名授课老师均在11:00集合,安排了30分钟的体能素质练习。
在有氧跑练习中,跑道上未出现“走、逛”现象,各班学生均在老师的视野范围内进行慢跑,5名老师跟跑在队伍中,秩序良好,少数班级统一慢跑节奏,队形整齐,大部分老师采用云运动app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,各班学生基本上完成了男4圈女3圈的跑量。
所有授课老师均按规范佩戴口哨,用口哨发“集合”指令和调动队伍,27个班级全部按要求做静态拉伸等放松活动,未发现提前下课现象。检查组通过观察学生的出汗量、呼吸、面色和精神状态等外部表现,运动负荷基本能达到中高强度的要求。